2019年6月3日上午9:30,中国科学院大学蒋敏强教授应邀来我校进行学术交流并作学术报告。报告在土木楼A-217举行,蒋敏强教授以“非晶塑性”为题作了精彩的学术报告。报告会由土木工程与力学学院院长龙志林教授主持,我校师生积极参加了本次学术报告会。本次报告会由土木工程与力学学院、岩土力学与工程安全湖南省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工程结构动力学与可靠性分析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重点实验室联合主办。
"塑性"即固体在外部激励下如何流动。自1934年晶体塑性的位错机制被提出至今,固体塑性总是与晶格缺陷及其运动密切相关。但是,这种经典塑性机制对于自然界中普遍存在的非晶固体而言不再适用,位错、孪晶等传统晶格缺陷在长程无序非晶固体中无法定义。蒋敏强教授近年来围绕非晶塑性的微观机制与宏观力学开展了系统研究。报告会上,蒋教授主要为大家介绍了非晶固体的粘弹塑性本构模型;非晶塑性流动的局部化剪切带失稳;以及冲击诱导的非晶结构超快年轻化三方面的研究进展。
报告结束后,与会师生和蒋教授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蒋敏强,研究员、博士生导师。2009年6月毕业于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获固体力学博士学位,同年7月进入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非线性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工作至今。2013年6月到2014年12月作为“洪堡学者”在德国明斯特大学材料物理所工作。现为中国科学院大学岗位教授、力学所学位委员会委员、德国物理学会(DPG)会员。目前主要从事非晶固体的声子、变形与断裂、冲击动力学、激光烧蚀等研究。至今已在Phys. Rev. Lett., J. Mech. Phys. Solids, Phys. Rev. Applied, Phys. Rev. B, Appl. Phys. Lett. Acta Mater.等期刊发表SCI论文70余篇。他于2015年获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资助,2013年入选中国科学院青年创新促进会(2017年入选优秀会员),曾获首届英国麦克斯韦青年作者奖、中国科学院卢嘉锡青年人才奖、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提名、中国科学院优秀博士学位论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