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1日,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汪卫华院士应邀做客我校韶风名家论坛,在土木工程与力学学院学术报告厅作了题为“非晶合金材料的研究进展及展望”的学术报告,报告由土木工程与力学学院院长龙志林教授主持,土木工程与力学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等单位百余名师生参加了本次学术报告会。本次报告会由教务处、土木工程与力学学院组织主办。
汪卫华院士的报告详尽细致地介绍了非晶合金材料的历史、研究进展及展望,深入浅出地讲解了非晶材料流变单元模型以及非晶合金性能初步调控和设计的机制,介绍了低维非晶合金材料在催化、微电子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和应用前景,并就“材料基因组平台”的规划、设计及建设进展作了介绍。汪卫华院士知识渊博,理论深厚,对科学问题有着深入而独到的认识,同时以简单的现场实验解释复杂深奥的理论,使参加报告会的师生在科学研究思想和方法等方面深受启发,获益匪浅。报告结束后,汪卫华院士在问答环节中精彩地解答了现场老师同学的提问,获得了全场热烈的掌声。整个报告会持续了三个多小时,报告会结束后,汪卫华院士与部分师生亲切合影,并一一满足了大家的签名请求。
汪卫华院士于1993年在中科院物理所获博士学位,1994年至1997年先后在德国Gottingen大学、柏林Hahn-Mitner 所作博士后和洪堡学者;现任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课题组长,中国科学院极端条件物理重点实验室主任。2015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2016年当选美国物理学会会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TWAS)院士。主要从事非晶材料的研制、物理和力学性能的基础研究。在块体非晶合金形成机制和新材料开发、形变机制、物性等方面做出了系统性和创新性成果。提出了非晶合金合成和性能调控的模量判据,发展了制备非晶合金的微合金化方法,揭示了非晶合金形变和断裂的动力学和结构特征,由此开发出一系列高性能非晶合金材料。在Science、Nature等期刊上发表论文300多篇,被引用16000多次,授权专利20项(2项美国专利)。12次应邀为国际刊物撰写长篇综述文章,在国际学术会议上做邀请报告70多次。1999年获国家杰出青年基金,2003年获国家基金委优秀创新群体基金支持。曾获1999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000年国家发明二等奖,2010年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2009年周培源物理奖。